孙频作品研讨会在宁召开

(2018-04-24 18:24) 5306166

  江苏作家网讯  4月21日下午,江苏省作协在南京召开孙频作品研讨会。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韩松林,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汪政等出席会议。省内外近20位知名学者、评论家参与研讨,汪政主持本次研讨活动。

  孙频是近年来颇受瞩目的80后作家,从2008年开始小说创作,迄今已发表中短篇小说两百七十余万字,出版有小说集《隐形的女人》《九渡》《三人成宴》《同体》《假面》《疼》《十八相送》《无相》《异香》《罂粟的咒》《自由故》《盐》《疼》《松林夜宴图》及长篇小说《绣楼里的女人》。其作品多次入选年度文学排行榜,曾获赵树理文学奖、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奖。中篇小说《醉长安》获《小说月报》第十五届百花奖,《乩身》获第六届花城文学奖,《我看过草叶葳蕤》获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
  孙频现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在去年省作协推出的“文学苏军新方阵”中,她是最年轻的一位。


孙频部分作品

  吴义勤在讲话中说,孙频的创作个性非常独特,她不是那种概念的、符号的、时尚的写作,而是建立了一套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我们这个时代精神分析、心理分析的标本。

  韩松林说,2016年,孙频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从山西引进江苏,她的到来给江苏文学注入了更新鲜的血液。孙频两年来一如既往地勤奋创作,没有辜负江苏作协的殷切期望。她的作品不仅饱含青春气息,还常有深刻、独到的思考,因此在打动人心的同时,也往往引人深思。

  范小青总结了她对孙频作品的几点感受。首先,跟同龄的作家比,孙频的作品特别饱满;其次,她有自己的特质,有独有的、特别的东西,这一点非常可贵;第三是摇摆性,包括孙频,我们在写作和生活中不停摇摆,又在摇摆中不断向前。

  

  个性鲜明的写作者

  孙频独树一帜的写作个性给阅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评论》杂志社主编李国平评价“孙频的创作有点和时代某种文学趣味、文学风尚、文学提倡格格不入”,她的小说“实际上打掉了我们的一些文学认知,唤起了我们的一些文学认知”。

  在80后写作群里,孙频的讨论热度相对还不那么高。《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认为,“说孙频被谈论的少或者不那么热,这里面有很大的原因在于孙频的特点过于鲜明,特点鲜明可能会使评论者失去动力。”

  独特的写作锋芒带来了多维的阐释空间。与会专家从现代小说、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女权主义、身体政治学、底层叙事等不同向度分析和解读孙频的小说世界。中央党校文史部副教授丛治辰评价她的小说,“哪怕在饱含温情的时候,也能看到讽刺性,这种讽刺性是非常入骨三分的。”

  

  社会问题的观察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大先认为,孙频的中短篇小说有一种宏阔的气象,她的每部作品都试图将大背景融入,可以说,她在80后写作群里,是比较难得的大气象写作作家。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表示,“我读孙频的小说是站在人道主义立场来观察的”。孙频关注与时代碰撞下的微茫个体,其在精神层面的探索呈现出一种综合的倾向。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春林以小说中的身体叙事为切入点,认为“在身体呈现中,她把整个人生观、世界观,对社会政治整个思考都凝结其中”。南京大学文学院张光芒认为孙频的底层叙事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将“底层的精神丰富性和主体丰富性重新架构起来了”。

  但同时,孙频对社会与人性的呈现又是残酷而凛冽的,这在无形中设置了阅读障碍,也引发了专家的不同意见。对此,金理提出“在注意凶狠的方向之外,有没有可能以一种平静的方式去写哀痛”。

  

  女性命运的探讨者

  孙频被称为当代张爱玲,对于这个比喻,张莉认为,“实际上她和张爱玲有区别,她的写作,选择了传奇人物、传说中的女性,但是又写了传奇女人的非传奇命运。从《盐》到《松林夜宴图》,孙频超越了她自己,进入了另外一个写作的台阶,她越来越开拓、越来越深入。”

  与张爱玲相同,孙频对女性命运十分关注。但她对女性的书写既奇崛古怪又入木三分,贺绍俊评价孙频是一个“坏女权主义者”,孙频的小说“经常写不受道德约束的女性,她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本身能证明女性的解放。她更多关注的是如何理解和尊重她们。”但他同时提醒“在选择女性视角时,要注意不要被这种视角所局限”,“要打开女性的灯,永远地穷究下去”

  

  孙频:江苏是我文学创作的坚强后盾

  孙频在听取专家学者的发言后表示,无论自己在哪里,每当想起南京、想起江苏作协,心里都觉得是亲切的、温暖的,“觉得这里是我文学创作的坚强后盾。”

  她说,自己的10年写作之路并不平坦,一直没有写出令自己更为满意的作品,但是仍一直在努力,“老师们的意见及批评与指正让我在孤独的创作之路上能够获得一些前进的微光和力量,让我在写作的阶段也能看到峰回路转的另一重境地。我也期望能通过此次研讨会获得一个质的进步,在今后拥有更为开拓的创作视野,写出更好的文学作品。”(江苏作家网综合报道;图片:丁鹏、俞丽云)

       附:专家发言摘要详见微信(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