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龚学明携诗集回乡赠村上乡邻

(2018-06-21 11:20) 5408115

  今年端午节连着父亲节,在这特别的日子,近年以亲情诗歌为创作特色的诗人龚学明,携其最新出版的诗集《白的鸟  紫的花》回到家乡昆山市张浦泾上村,举办了一次特别的诗歌活动——泾上村乡友双节思旧会和诗集《白的鸟  紫的花》分享会。参会的有龚学明小学时的同窗好友,有从小一起长大的村上邻居,有村上已经有些陌生的后辈,也包括他的母亲和兄妹,共近30人。龚学明向他们赠送了诗集,同时请大家在他的书集上一起签上名字,用以收藏。虽然他们对诗歌并不太能诗懂,但对于龚学明以家乡生活、内容为创作题材,深受感动,希望龚学明能继续写下去。大家一起追忆村庄点滴,谈诗读诗,其乐融融。


部分参会村民合影

  村上相对年长的龚梅根说,他女儿其实此前已经读过诗集《白的鸟  紫的花》,读着读着流泪了。他的小孙子还自豪地对爷爷梅根说,“你可知道龚学明是哪里人?”梅根逗孙子说,“不知道”。孙子说,“是我们村的”。

  龚学明对诗集中的诗歌,如《门牌》《一只大海碗》《腌咸菜的父亲》《父亲的草帽》等诗歌一一解读。他告知,这些诗歌取题真实。他深情朗读《门牌》片段,“院子里的两棵果树带不走/一棵桃树,一棵梨树/春天一树粉红一树雪白/朴素的美已嵌在童年里/拔不出来//”,一棵桃树和一棵梨树是完全真实的意象,就长在龚学明童年时家的院子里。当他说到“泾上村11”,大家会心一笑,每一户人家都有门牌号,住在龚学明家前面的龚建生说,他家是“泾上村10”。    

  龚学明又读起了《一只大海碗》,“它似乎先于我来到11号的//(它是神派遣来的吗)//它有圆润的大口/将一家人轻轻围住/我们像一群舞者,围着/一团温暖的火,蓝色的幸福/神有恩赐/给予足够的命数//这海碗里面/盛放着满满的水,稀少的米粒/它不愿意给我们以全部/让我们以此敬畏/以此惴惴不安,以此有向死之心//”管金奎问作者,“你还记得这只碗是什么样子的?”“是白底青花碗”。原来,他也记住了龚学明家的那只大青花碗。大家不禁陷入回忆。

  严慧峰是龚学明的小学同学和玩伴,他说,村庄拆迁前,他给村里的每一户人家都进行了录像,也录下了熟悉的房屋、河流、树木和田野,这令龚学明十分兴奋,严慧峰表示要将这些视频寄给龚学明,帮助他回忆曾经的村庄,创作出新的诗歌。当龚学明提问,生养大伙的泾上村到底有多长历史时,大家一起回忆,给出了神话一样的答案。

  龚学明是近年来活跃在中国诗坛的实力诗人,现为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扬子晚报担任诗歌专刊主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考上南京大学,从此离开家乡已37年,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已是半百老头。在中学时代就喜欢文学的他,到了大学后,即开始用笔抒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诗歌从1984年起陆续在报刊公开发表,并于1991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河水及人》。近几年,随着岁月和人生经历的沉淀,尤其是村庄因建设发展需要拆迁、父亲因病痛别人世,他的亲情诗创作更如火山喷发,从对父亲的感恩、思念,到对村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的摹状和抒情,大量亲情诗在国内外公开报刊推出。

  2018年3月,龚学明继2017年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诗集《冰痕》后,又由南京出版社推出了诗集《白的鸟  紫的花》,其中,涉及泾上村和其父亲、家人的诗作多达112首。  

  《白的鸟  紫的花》一经推出,即受到读者和诗友的好评。许多读者、诗人给他留言。上海的惠子发微信说,“你的诗感情真挚,我看着都想哭,因为我父母都早早离世,有时不忍卒读。”江苏苏北微友流逝说,“两本诗集,都在学习。腌咸菜的父亲等,很感人。老师的力作,在细读,感情深厚,底味浓,韵意飘香。”诗友李治杰索性这样说,“到底是南大历史系毕业的。《白的鸟,紫的花》厚重,每一首都值得细读。祝贺!这本书奠定了你在中国诗坛的位置。”又说,“真的。我读诗很挑剔的。《听不到秋虫鸣叫》《宽脸盘》,我看了多少遍。有味道。其他的也不错。我看的很细。看《冰痕》我没说这话。”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原《诗刊》主编 叶延滨说,“ 龚学明的诗集让我感动。诗人以善良真诚的态度,面对世界和亲人。 在这个什么都不缺少的时代,龚学明坚守了诗歌的本源,那就是以人性的光,照亮这个世界,以真诚与爱,点燃世道人心。 在物质空前泛滥而心灵日渐荒漠化的今天,可怕的冷酷之一,就是某些写诗者居然以展示黑暗、贪欲和残忍而谋取虚名。而龚学明像一个燃灯者,以自己的心点燃他人的心,让这个世界多一点善,多一点真,多一点美好与希望,如精卫填海。这恰恰是从古至今诗人存在的价值。”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作协副主席杨克说,“冷静,似波澜不惊,如平缓的河面,底下的潜流透出彻骨的寒意;可溅起的水花,反射出七彩阳光的明亮与温暖,这就是龚学明的诗。 特别是在父亲病痛和去世时写下的112首,是新诗中的独有文本,哀恸与绝望挟裹炽热的人子之情喷涌。紫的花亦呈现了一以贯之的忧郁情愫。城市碎片,拼接了江南故都新邑的前世今生。”

  这本2018年3月下旬推出的诗集,至4月底就告售罄。诗集《冰痕》因其真诚的特色和深刻的哲思入围参评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一本新的亲情诗集《爸爸谣》正在龚学明的构思之中。(浦讯)

         

  龚学明简介

  龚学明,男,江苏昆山人。 1964年5月生。记者,编辑(诗歌),诗人。

  上世纪80年代求学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至江苏新华日报社,扬子晚报创办后工作至今。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长期致力于新闻和文学的写作,至今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数量以上万计。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资深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为全国和江苏省报纸好新闻一等奖获得者。

  中学时始文学创作,1984年大三时在《诗歌报》发表诗歌处女作,并陆续在《诗刊》《钟山》《星星》《诗选刊》《诗林》《诗歌报》《飞天》《雨花》《扬子江诗刊》《中国诗人》《上海诗人》《上海文学》《作品》《秋水》(台湾)《延河》《海燕》《诗歌月刊》《大公报》(香港)等海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诗、散文、小小说、报告文学多首(篇)。作品入选多种选集。曾获《诗刊》社诗作奖等。作品曾被翻译成英文等。

  出版有诗集《河水及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冰痕》(江苏文艺出版社,2017)、《白的鸟  紫的花》(南京出版社,2018),纪实文学集《收藏之路》(南京出版社,1991),散文集《艺术创造人生》(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随笔集《上海有梦》(珠海出版社,2010)。

  现为江苏扬子晚报《诗风》诗歌周刊主编。现居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