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评 | 爱是最温暖的力量

来源:现代快报读品周刊 文/贾寒冰 (2024-01-22 14:47) 5994592

  《夏日秋千》 王忆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3年8月

  《冬日焰火》和《夏日秋千》是王忆的两部长篇小说。《冬日焰火》讲述了艾志刚一家在女儿冬冬被确诊为脑瘫后的生活日常,整部作品的叙事基调悲悯而沉重,温暖而动人,真实而有力。《夏日秋千》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我”(冬冬)与二胎弟弟(好好)之间的成长趣事,相较于上一部作品,小说的调性也变得更为明朗欢快,充满童趣。两部小说在时间、人物和内容上紧密相连,围绕爱的主题一起书写了主人公“冬冬”的个人成长。

  成长是儿童文学永恒的母题,如何呈现残障儿童异于常人的成长之路,王忆显然有自己的答案,《夏日秋千》中作者没有过多书写苦难与不堪,而是用诙谐幽默的叙述方式把姐弟之间的点滴生动再现。这两部小说都带有浓郁的自传体意味,创作素材源于自身的经历,因为有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感悟,更能精准把握主人公“冬冬”真切的生活体验,捕捉真实的情绪变化,小说在作品细节、人物刻画等方面极富艺术感染力。初次见面时,“看着妈妈抱着弟弟有说有笑,全家人都围着他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好像此刻是在看一幕很熟悉的家庭片段,内心竟然一点点夸张的波动也没有出现。我应该是跟他脸对脸看了看彼此,就像我们是在确认对方是不是今后要在一块生活的人,望着他稚嫩的小脸,我不禁扬了扬嘴角”,对弟弟的情感早就隐藏在了这次见面时那上扬的嘴角,第一次上托班时老母亲般的絮叨、姐姐温暖的爱意开始源源不断地在日常流淌。“那小短腿到处溜达、到处晃悠的姿态,活像是小爷逛大街,这儿摸摸,那儿瞅瞅”,作者对弟弟的刻画动人又动情,有较强的场景感,仿佛这个可爱的小人正活灵活现地站在你面前。作者只字未提“爱”,却又处处充满爱,诸如此类的描述,在文本中比比皆是。

  儿童文学对塑造孩子的精神世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王泉根老师曾提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王忆的小说也始终传递着善良、真诚、乐观的正能量。王忆笔下的大伯母“朱蓉”是作为一个自私冷漠、甚至有点扭曲的恶人形象出现的,她把冬冬看成是“没用的东西”,应该“扔掉”或者“摔掉”,甚至有一次趁着和冬冬独处时对冬冬拳打脚踢,嘴上还不停地说着“打死你个小废物”“早点弄死你该多好”,这也导致冬冬腰部的伤口再次红肿,面对这样一个刁钻刻薄的人,作者依然为她保留了一丝人性的亮色,“朱蓉”在葬礼上伤心懊悔的眼泪、不幸患上精神病的经历都让这个人物形象更加贴近现实。《夏日秋千》里对“朱蓉”等亲人嘲讽父母要二胎的声音,冬冬既不反驳也不怨怼,“他们说的那些无关痛痒的话犹如拉斯维加斯吹过的风、掀起的浪,即使翻腾起千层浪也与我们今后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毕竟,在我长大的过程中,他们也说过类似的话,如果不能说是废话,那基本上也是可以冲进下水道的话,谁又会为此斤斤计较呢?”这样的包容与善良很难想象是出自脑瘫患者“冬冬”之口,虽然身体有缺陷,但她没有让自己生活在黑暗里,而是成为一束光,洗涤和净化着读者的心灵。小说最后冬冬也在一路的摸爬滚打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写作,身患残疾的孩子不再是“没用的”,在爱的包容下仍然可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这样的人生不会因疾病被打败,也不会因困厄而放弃。

  作品成功诠释了残障家庭的叙事形态,激发读者对二胎话题的探讨,从“如何一碗水端平”、如何培养积极的手足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等话题切入生活的肌理,拓展了大众对二胎家庭的认知和理解。在弟弟到来之后,冬冬父母为了照顾冬冬的感受,暂时把弟弟放在家里寄养;同时召开家庭会议,并把弟弟的取名权交给姐姐,父母没有因为弟弟的到来而有所偏失,而是给了姐姐足够的爱和尊重。《夏日秋千》是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故事,冬冬经历了病痛的折磨、生活的磨难,历尽千帆,却仍心存炽热,她的成长经历也给读者提供了一种面对疾病与困境的全新打开方式,激励和鼓舞着残障儿童在迷失中寻找自我、在困境中寻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