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玉:人间荒诞,喜剧多悲——读荣根妹散文集《不待风吹》

(2021-02-26 10:41) 5950290

  多年来养成习惯,每拿到一本新书,我都会先看书的序言和后记。这在有些人看来是非常不好的习惯,至于是怎样的不好,估计也不会有足够说服力的理由。至于好处,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好的序言和后记,肯定是我选择读完一本书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毫不例外,拿到荣根妹散文集《不待风吹》后,我首先看序。这部书的序是江苏省作协副主席、省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老师写的。就汪政老师的身份而言,他能给荣根妹写序,这本身就能说明这部书的品质。汪政老师的序写得走心,我甚至有想流泪的冲动。在这篇序中,汪政老师虽然不可能就这部书本身谈太多的成与失,但他在序言中展现出的对基层创作者饱含真诚的理解和尊重,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不仅仅是对荣根妹的,也是对和荣根妹一样的热爱文学、热心文学公益事业的若干个基层的普通创作者的我们。

  之前,在一些报刊上我多次读过荣根妹小篇幅的作品。说实话,印象不是很深。倒不是说她作品不好,而是主观上是我自己没有刻意去读,这也和我对文学偏执的喜好态度有关。我一直看重文学关于历史、关于时代、关于苦难、关于人性的大叙事,而非常轻慢那些小资小调小我的日常式记述。尽管这种个人喜好无可厚非,但是由此造成的对一些写作者的伤害却是巨大的,起码伤害了写作者的自信心。正如汪政老师在序言中所言,认真地阅读这些坚持在地方写作的作家们的作品,你会有许多的惊喜,他们自有他们文字的闪亮之处。

  读完荣根妹这部《不待风吹》,我不仅感受到这种灼目的闪亮,我也第一次发自肺腑地反思自己的文学观。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偶尔我会写一些女作家作品的书评。而我的书评大多数都不谈文本本身,比较倾向于谈文本之外的阅读体悟,这也符合我一贯坚持的好的文学作品的理念,那就是情感共鸣、心灵共通、精神共振。

  荣根妹在淮安文学界是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从上师范起就开始文学创作,并在校园中有一定的知名度。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经历情感的、婚姻的、职场的、城市的种种磨砺和变故,但她始终初心不改,坚持读书写作。虽然没有引起较多关注,但时隔30年后,在她捧出这部散文集《不待风吹》,我一点都不怀疑这部作品的文学品位和思想内涵。事实上也是。在我熬夜读完这部作品,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不仅感受到荣根妹留在每篇文字上的热烈和温度,我更能感同身受到每篇文字里蕴藏的情感之寞和生命之疼。无论我们爱或不爱,无论我们以怎样一种方式爱或不爱,只要我们在这个薄凉的人世活着,我们终究是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奴,我们终究是无力于抗拒个体之外的一切降临。

  在《不待风吹》新书分享会上,荣根妹把这部书定义为是自己的“心灵自撰”。我是完全认同的,这也恰恰证明了我阅读这部书的体悟是准确的。这部作品就是荣根妹个人的成长史、情感史、心灵史,也是她从年轻走向成熟的文学创作史。她自己毫不讳言,她之所以作这样暴露式的书写,就是自己和自己和解,就是自己给自己一个倾诉、宣泄的出口,就是对生活、对他人、对自己曾经遭遇的一切伤害和苦难选择原谅。

  因为她一度得了忧郁症,最终她靠读书、写作以及自身的坚强走出了精神困厄,成了一个笑对人生的生活智者。

  《不待风吹》是一部有灵魂的书。它让你读得莫名揪心,并读得异常小心翼翼,深怕连叹息都是对写作者的冒犯,深怕冒犯了她那双凝视着远方永远痴狂永远热爱着的眼睛。

  人间荒诞,喜剧多悲。在人的一生中,如何获得慰藉,如何获得平静,如何获得善终……我想是无解的。

  我无意于夸大《不待风吹》的文学品质,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地说,也如荣根妹在后记中写的一个词“觉知”,《不待风吹》它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就是一种觉知,它让我们适当地懂得妥协、懂得和解,懂得原谅。

  让我们爱我们自己吧,以及爱和我们生活相关联的一切。因为生命的过程太过短暂,活着,好好地活着,不待风吹,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