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坛热议《底气》

(2017-06-27 09:50) 4455533

  编者按:“这部小说有情怀、有温度、接地气、有底气、充满正能量!”……前不久,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重点图书——我市乡镇干部蔡烨佩的长篇小说《底气》,这部超乎寻常的小说一出版,如同“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学界,尤其是我省文坛大腕们的关注、热议和好评,实属非同一般。现将著名作家、省作协主席范小青等部分专家学者在省作协举行的蔡烨佩长篇小说《底气》研讨会上的发言予以摘登,以飨读者。 

  

  故事梗概 

  《底气》共18章,27万字,分上、下两部分。 

  上篇《1-10章》讲述了村妇姜凤因一起车祸导致颅底骨折和脑震荡,却自愿舍弃大医院治疗,转到镇卫生院。这匪夷所思的转院使她伤情恶化,丈夫田仁春发觉被骗,愤而上访。转院背后原来有一个巨大的阴谋,一群利益相关者相互勾结,恶事做尽,竟罗织罪名将田仁春投进监狱。通过对一伙利用改革,打着改革的旗号,贪赃枉法的几位腐败堕落的公务员的描写,使用精神分析方法,深入到人物的潜意识中去挖掘和揭示其家庭环境的内在因果关系。命运的气数及人物命运的悲惨、凄凉,从而阐述先进的官文化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下篇《11-18章》通过对上访老户继力的形象塑造,凸现了农民的教育问题。新任市委书记兆仁,以坚定的信仰和纯洁的党性为底气,以民为本,重查旧案,拨乱反正,候志鑫和潘国威为了再一次陷害田仁春,又以强奸未遂罪名逮捕田仁春,引发了一场正义和邪恶的斗争。给田仁春、姜凤这样不幸的农民送去温暖,并带领市委全市人民,将原来问题丛生、民怨沸腾的市镇及农村,建设成了天蓝水清、鸟语花香、百姓安居乐业的美丽新家园。阐明了优秀的乡土文化和村民真正意义上的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情节曲折复杂,改成电视剧一定很好看 

    范小青 省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这部小说构思独特、文字干净、艺术功底深厚。 

  第一,人物特别奇葩,前面半部分写的人物都很极致,恶也恶得非常极致,傻也傻得很极致,怂也怂得很极致,窝囊也窝囊得很极致。后来,我在想,蔡烨佩写作就是写,就是往前冲。他没有理论,他不需要理论,他接触的基层人匪夷所思,有的地方简直不可思议。对我来讲,是一种新鲜的感觉。我想写这些人物写得这么极致,我们不可想象。因为他有这样的文学底蕴,有这样的了解。 

  第二,写作上没有套路,没有挤兑性,没有先要认定人物合理走向,命运的起伏,打破了这些,写得很自由,这是我对这个小说的领悟,新鲜的感觉,它跟其它作品不一样,这些人物我不细细讲,每个人物我都可以讲半天,这里面非常奇葩。 

  第三,小说的情节非常的曲折复杂,尤其是前半部分,我第一感觉,这要是改电视剧一定很好看。前面承包卫生院这个过程,侄子和姑妈这个里面的纠缠,还有当然主要是写官场里面跟反腐败很有关系,这个东西是一个非常好的电视剧,当然它本身很有文学韵味,有文学品质在里面,毕竟他不是第一次写小说,它呈现了文学的基因。 

  

   人物形象写得很极致,难能可贵 

    张王飞 原省作协巡视员、省文艺评论学会会长 

  

  这部作品鲜活生动,情节曲折离奇,充满着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我觉得作品的主题,想要做的这个事情,就是要塑造像兆仁这样一个亲民爱民、疾恶如仇、一身正气的一个共产党干部这样一个正面形象。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想法,所以也写这样一个人,尽管这样一个人是从基层开始的,但他是我们共产党基层干部的一个代表形象,而且也是光明所在,共产党政权的底气所在。还有那些贪官污吏,通过对这两类人物形象,实际上表达了这个作品的主题,这是一个正面思想、一个底气、一个底线。 

  像于妹、姜泉、李力、潘国威,这些人没有做人的底线,这里面最触目惊心的、最坏的、坏到极点的就是于妹,道德沦丧、见利忘义,是一个邪恶的象征,什么坏事都做,是农村那种颠倒是非、阴险歹毒,连跟姜泉结婚都是用讹诈的方法等等,写得很极致,难得可贵的是,要达到的写作目的基本都达到了,表示祝贺。 

  

   从反腐入手,超越了反腐的一个作品 

    汪政 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蔡烨佩的作品,除了反腐这个题目以外,《底气》这部小说是从反腐入手,超越了反腐的一个作品。 

  我其实经常是说,文学应该参于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我们农村面临的问题是哪些,我们这样一个基层,面临的问题,不仅仅腐败,兆仁书记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那么几个上访的、冤案的、腐败的问题,是一个基层的管理者的人文情怀问题,而且和文学工作者双重身份的一个作者,在进行探索社会建设的一次尝试性的写作。所以,内容还是很丰富的,情怀可点可赞,是值得祝贺成功的。 

  

    小说写得很独特,很有艺术感染力 

    储福金 省作协副主席、小说工作委员会主任 

  

  蔡烨佩长篇小说《底气》的研讨会,是我们省作协小说工作委员会今年开展的一项重要文学活动。以前我们也开办过不少的研讨活动,但是为基层作家召开的就并不多,很多评论家平时也较少关注到最基层的文学创作,这次的研讨就显得很特别,也让我们的专家、研究者接触下“地气”,了解文学生态之一斑。         

  我觉得《底气》这个作品,反映了当下农村的某些现实,抓住了农村人物的一些特征并进行了极致的刻画,显示了作家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与思考。小说反映出来的生活还有作者对生活的把握,尤其是细节的描写,非常饱满、真实、典型,写得很独特,很有艺术感染力。 

  这部小说还善于营造和渲染矛盾冲突,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小说始终还有一种精神在里面,这是一种美好的精神,格调高,大气,富有激情。相信与会的各位专家、各位批评家对这个作品有更多更好的意见,请畅言交流。 

  

   作品腔调,整个是用真嗓子在说话 

    鲁敏 省作协副主席、创研室主任 

  

  小说里面很多素材的来源都是非常原生态的,就像全是刚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这种素材,带着泥土,带着枯树叶,也带着刚刚出茧的虫子,什么都有,最起码新鲜生动。 

  素材非常的量大,争先恐后地向读者涌来。这种原生态的创作,往往是专业作家或者年轻作家都不能比的。 

  这部长篇能够让人有一种听说书的感觉,整个作品腔调,是用真嗓子在说话。平常我们所谓学者作品也好,专家作家作品也好,是有一种所谓的文学追求,一旦有文学追求以后呢,他就讲究文艺腔,它要深刻,它要风格化,它要个性化,有了那么多自我暗示之后,就经常会用假嗓子来讲话。 

  这部小说是用真嗓子来绘音,绘情,绘色,所以这里面对话特别多,有的时候是对白,有的时候是吵,这种大量的口语,还有一些拟比的运用,所以,觉得这种真嗓子原生态,特别像我们最为喜闻乐见的那种说书人的腔调,这是他的特色。 

  

    毫不隐讳,大胆豪放地写“官文化” 

    姜琍敏 原《雨花》主编、现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省散文学会会长 

  

  作者采用多重视角对人物的塑造,用颇为新颖别致的农村题材和风格,毫不隐讳,大胆豪放地写“官文化”,写上访案件引起的贪污腐败、失望、沮丧、阴森、忧郁、堕落和腐朽,写人物内在因果关系,命运的气数及人物命运的悲惨、凄凉。通过这部小说,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党内终究是邪不压正。 

  这部作品给读者传达的虽然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题,但对汪仁的人物性格的具体刻画,也表明了作者对他这类人物的鄙视和痛恨。《底气》亦可视为一部哲理小说,作品以富有哲理的心理分析方法来塑造人物,使作品独具特色。 

  本书作者还以巧工之笔,从一个农村常见的上访故事,清晰地表达出部分农村百姓的情绪和人的心灵骚动甚至是狂暴的状态,把人的体验摊到一个常态的边沿,让疯狂和神秘的潮水涌进来。凄丽沉惋的文字,鼓励、激情和艺术的语言,都让读者对社会腐朽落后文化现象怀着一颗不平静的心去咀嚼,去思索。 

  

    这部小说,指出了乡村文化发展方向 

    张光芒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小说里,于妹不是个东西,一点品质都没有,连女人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就是一个恶劣的泼妇娘们。但实际上,她没什么本事,没是非观,没善良的本性,这种人在小说当中非常多,构成了21世纪乡土文化的一种土壤。 

  这些人明目张胆,象于妹、姜泉他们把家里人的生命拿来阻止上访,但是,各级领导、各个来处的人都阻止不了他们。不阻止还好,一阻止反而就要来上访,为什么?错觉了一个很大的命题!就是所有的人,不管发生了什么,如《我不是潘金莲》的主人翁,与他交流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把他当“人”,当一个正常的、平等的人来看,就是不是以“人”为目的,就老是觉得怎样阻止他为目的,从不是以对方感觉为目的,不是把对方作为一个“人”为目的。 

  姜凤不断上访,也有这个关系,就是没有一个真正的以她为目的,为她真正的考虑一下,而是把她当成一个你不用上访为目的。所以,她就永远地在愚昧当中感受苦难,在苦难当中不断反抗,在反抗当中又撕拼,就这样恶劣的轮回。 

  就这部小说,特别指出了将来乡村文化发展的方向和出路。出路是什么呢?就是法制情怀、信仰情怀的出路。这种出路,是姜凤和卧底“女共党”贾见真对话的时候感觉出来的。在与姜凤对话中,说出了西华村干部把人当人,这一点特别重要,这就指出了文化使命感。蔡烨佩敏锐地抓住了,难得可贵!特别是他把两个都抓住了,写得很极致。 

  

   这部作品非常接地气有底气,屡看不厌 

    张宗刚 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因为作者长期在基层工作,本身也有比较好的文学修养,平时工作也是非常敬业,是非常尽责的公仆型人物,包括对这部小说的艺术观察比较强,眼光比较独特,有很多细节,我感觉是非常有生活气息的,是屡看不厌,包括汪主任与儿媳相好的场景,大家都在笑,很有生活气息,来自现实生活,有利于推介故事的发展。 

  我今天第一次见到蔡烨佩先生,感到是我想象中的非常文雅、非常内秀、非常沉稳,他有这么好的文学功底,这样一种出色的笔力,非常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首社会主义赞歌,包括美丽的乡愁,这种种目的,总能难能可贵的达到了,我觉得一点都不意外。 

  因为他确实正如他的书名,他也就是底气,我觉得真的是不错,而且他里面歌颂的是人民公仆那种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大义凛然,真的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不是喊口号的,通过实实在在的一个一个细节来完成,特别真实,特别很感动,真正是一种正能量,而且是基层作者这种长期的这种观察能力,出色的文学功底,非常仁厚的这种心,我很留意他里面的人物名字,都带有“仁”字的名字,田仁民、田仁春,什么兆仁,这可能创作主题,作者本人非常仁厚仁义,这么一颗火热的作家的心,可点可赞。 

  

    小说结构简明,情节更是生动感人 

    傅晓红 原省作协创联部主任、现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蔡烨佩的作品非常接地气,大胆勇敢地揭开我们以为的美丽乡村的面纱,让我们看到其背后腐败分子肮脏的权钱交易。因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副镇长的特殊身份,作者熟悉了解那一小撮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只有黑厚、自私贪欲控制下堕落的基层干部,为追逐金钱和权利,竟表现得那样无耻无畏与无底线。 

  《底气》与现今一些反腐小说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作品中,不光揭露贪腐官员的所作所为搞得民怨沸腾,破坏了党和政府在底层人民心中的形象。同时,也不忘揭露批判当下乡村农民中存在着的丑陋国民性。 

  作者通过小说人物之口,循循善诱,希望人们放弃自私狭隘,放弃阴谋仇恨,珍惜人的尊严,保持一颗向善之心……如此这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乡村社会风气,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乡村,个人与家庭也才能获得幸福和前途。 

  这是本很值得一读的小说,很写实,有情怀,文字也比较干练干净,结构简明,情节更是生动感人。 

  

   这本小说,找到了打开上访户心结的钥匙 

    梁晴 原《雨花》副主编、现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之前我去过蔡烨佩工作所在地曲霞镇,当时他的身份与小说中的正面角色田仁民如出一辙,所以我基本可以肯定,那里正是《底气》里全方位、立体性展示的中国乡土画卷之一角的真实原型。 

  小说最具社会意义的是,它用切身的心得痛识到乡镇干部的一言一行是否体现政德和民心,代表的是立国之基;反之他们用难被世人注目的脊背,承载着共和国大厦安全、稳定和发展的最底层的重负。 

  应该由衷地感谢蔡烨佩,给我们这些对乡土生活和乡镇百姓生存状态及心灵需求有着隔膜的专业的文学工作者,上了警醒的一课。 

  这本小说的最大意义,在于塑造了兆仁这个独特的党的优秀干部形象,他以非比寻常的胆识和卓见,把剖析和解决上访户问题作为一方政府正本清源的重要攻坚点,力求通过这样的窗口,找到解决农村问题和村民上访现象的智慧。兆仁抑或是蔡烨佩,找到了这把打开上访户心结的钥匙——那就是,卑微地生存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努力索求的,不过是生而为人的基本尊严。 

  

    小说借人物之口,道出基层党的领导的根本 

    貟淑红 省作协小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底气》前半部分写姜凤、田仁春夫妇与于妹、姜泉姑侄两家,因利益、私利产生的各种纠纷。这里面有陷害、荒淫、钱权交易等等众多丑恶的事件,暴露出一众丑恶人物。他们连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的信任、交往之礼仪都丧失了,亲情也都是在算计当中,可见基层社会风气之堕落,百姓受苦之深。小说后面侧着重叙写以兆仁为代表的正面干部对这些黑暗、腐败、罪恶、不公等丑恶的拨乱反正,激浊扬清。 

  小说对如何建设新的乡村面貌进行了探索和思考,尤其是对党如何更好地进行基层社会管理进行了深入、精准又富有情感的探索。因此,这个小说的真正意图在于面对当下农村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唯利是图、道德滑坡、亲情沦丧,基层干部部分贪腐无度肆意构陷只手遮天等等,面对乡村面临的上访不断的矛盾冲突,探索出一条改善和加强基层党的领导的光明之路来。文中正面写到,“只有用党的理论把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武装起来,只有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行为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旗帜,干事创业的榜样,道德的模范,党的事业才会气贯长虹。”我想这是作者的肺腑之言,也是乡村社会管理的光明之路。而且我们要注意到,作者强调的是“每一位”,强调的是依靠“党的理论”。 

  所以说,这条路是作者通过实践的验证、借人物之口,所道出的基层党的领导的根本,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寄托着基层社会管理者的一种对清明政治的理想情怀。 

  

   这是一部揭示生活本质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 

    周韫 江苏作家网主编 

  

  读蔡烨佩的长篇小说《底气》,我认为他在小说创作上有两个优势:一个是写作资源优势,一个是自身积累的优势。有这样几点体会:一是惊叹作者拥有如此丰富的生活素材,非扎根其中,并用心用情去感悟、去体察,是不能把它们化作如此厚重的文字的。换句话讲,作品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才能写出真实感情,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感佩作者对文学的痴迷和热爱,生活在基层的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别人喝茶、休息的时间,潜心构思与创作,其勤奋和艰辛可想而知;三是作品中对社会黑暗的大胆揭露、对底层民众的关爱同情以及对光明未来的乐观向往,令人称道,充分彰显了文学的力量和底气。这是一部有厚度、有温度,接地气、有正气,揭示了生活本质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 

  小说虽然基于丰厚的乡村生活经验,同时又没有拘泥于个体生活体验,而是充分地运用了丰富活跃的民间经验,调动一个小说家的想象力,把流传于民间生活和文化中的鲜活语言和朴素的审美相结合,使小说充满着原生态的温暖、幽默、生鲜,同时又带有一定的传奇性,非常好读。 

  来源:泰兴日报 责任编辑:叶余华 2017年06月21日  

   作者简介 

  蔡烨佩,生于1963年9月,研究生学历,省作协会员,起点中文网A级签约作家。长期在乡镇从事纪检、政法工作,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并获中纪委、监察部表彰。 

  出版有长篇小说《伏婚》《上访村谜语》,在《中国文艺》《江苏散文》文学期刊上,先后发表中篇小说《领悟进步》《曲霞蟹黄汤包记》《女儿,勇敢地飞!》等。曾获泰兴市政府文艺奖,泰州市“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