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华:我的焦急与不安——致家乡热爱文学的朋友们

2017年01月20日 11时30分 

  说实在的,这篇文字在我心里已经酝酿有很长时间了,但我一直迟疑不决。我非圣人,也有常人身上的私心和杂念。我怕同龄人说我炫耀自己,我怕年轻人说我陈词旧语老调重弹。现在我终于决定写了,既因为许多话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也因为市宣传文化部门领导张秋红、汤学仁等同志多次诚挚地希望我为家乡的宣传文化工作进言献策。猴年春节过后,我已76岁,不应再瞻前顾后欲言又止,把心中的想法坦率坦诚地说出来,肯定比藏在心中好。我写此文不求点赞,更不怕吐槽,目的只有一个,期望家乡高邮早日出作品,出人才,真正实现文化腾飞,除此以外,夫复何求?  

  当今高邮的文学水平究竟如何?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们高邮的文学水平在外界的印象不错。省作家协会主席、当代著名作家范小青,甚至在她的文章中深情地说:“高邮与文人,几乎就是一个同义词。” 

  当今外界对高邮的文学留下美好的印象,主要是看到继秦少游之后出现了汪曾祺。我们有幸与汪曾祺同乡,当然有理由为汪曾祺自豪,但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汪曾祺是汪曾祺,并不代表现在高邮文学界的真实水平。特别是将高邮与仅一河之隔的兴化相比,一看就明白。虽然对“里下河文学流派”的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个人深为感佩的是,泰州市文学界的朋友为繁荣发展里下河的文学事业,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他们约请省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对当代里下河地区各县市的文学创作状况作了认真的、科学的客观评估。不久前,泰州市文联正式编印出版了“里下河文学流派作家丛书”散文卷,洋洋八大卷,收入里下河地区76位作者的散文共约199万字,其中,兴化入选作者为26人,高邮包括汪老在内仅6人。 

  当然,数字并不能完全说明文学水平的高低,但高邮与兴化相比较的这两组数字,在很大程度上已显示出两地文学力量和文学水平的差距。看清楚这一点,我们就很难盲目乐观了。 

  迈开腿,管住嘴,用作品证明自己 

  常有人问我:“参加了作家协会就算是作家吗?”我总是慎重回答说:“也算,也不算!” 

  说算,现在从县到市、省、全国的各级作家协会,其成员都是写过、发表过一定数量文学作品的热爱写作的文化人;说不算,作家必须通过优秀作品证明自己。热爱写作的人,不管取得什么成绩,都要冷静,都要保持继续前进的脚步。“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对我们喜爱写作的人,特别具有警示意义。只要我们能在精神上时时记住跳出我们长期生活的“井”,我们就会发现,井外的天多么辽阔,多么湛蓝,就再也不敢夜郎自大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得糖尿病的人很多,去年初,我也不幸中招。就医时,那位医术精湛、态度和蔼的女主任医师对我说,不必紧张,坚持科学治疗的同时,注意迈开腿,管住嘴,就行了。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两句话果然有效。我现在约请家乡的文友与我一道把“迈开腿,管住嘴”六个字当成自己的座右铭!“迈开腿”,就是深入生活,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的营养;“管住嘴”,就是你写你的,你用自己的作品证明你是作家,如果你不是以写评论文字见长,请不要评议他人,尤其不要背后评议他人。 

  不要轻言精品,但需确立“精品意识” 

  我正式发表第一篇作品的时间是1959年底,至今57年的不懈笔耕,共发表了约400万字的作品,已出版15种书,主编,和参与主编、策划的书更多。但如果问我,你写过精品吗?我会明确回答:没有!虽然未来岁月还很长,但我基本可以断定,这辈子大约写不出精品了。 

  所谓文学精品,是指那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文字精美,经得住时间考验,不仅能得到当代人喜爱、更能传之后世,以至成为中华文学宝库组成的一部分的作品。一个人可以写得很多,但不一定能写出精品。《中国文献学概要》一书记载:“帝(指乾隆)取汉人之文化,御制诗十万余首”,以乾隆88岁高寿计算,他每天写诗多达三首。但他有载入文学史、并得以流传后世的精品吗?没有!即如像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也不可能每首都是精品,至今人们耳熟能详、脱口能吟的也就是那几首、那几句。 

  所以,“精品”一词,作为宣传词平时说说可以,但说到具体作品千万要慎重!如果,随意恭维别人的作品是精品,更别说称自己写的作品是精品,说轻些是外行,说重些是无知,徒然遭人笑话。 

  既然一般人难以写出精品,精品产生确实很难,那么我们就不要写作了?我的看法是,不要轻言精品,但一定需要有精品意识。就是说,不管你实际写作水平如何,你的创作起点是高、相对高、还是较低,当你爱上写作、并将写作视为自己的第一爱好后,请你在写作时尽可能要求自己努力写好;取得一定成绩后,应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切勿以数量多自娱,而应要求一篇比一遍写得好,一本书比一本书精彩,这就叫精品意识。 

  我注意到,家乡有几位文友,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身在平凡岗位上,却长年如一日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做着收集、整理地方文化资料的工作。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节衣缩食自费编印的打上原生态烙印的书,语言朴素,内容厚实,而且一本比一本好。或许在这之前,他们没有听说过“精品意识”,但我认为,他们就是在用具体行动把“精品意识”落到实处。 

  我尊重他们的劳动。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汪曾祺先生说过,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在滚滚红尘中,你想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就先得做好被人指指戳戳背后议论的思想准备。我们既不能因此而畏缩不前,也要对一些挑剔、质疑的声音作必要的解释和答辩,而最具权威和说服力的方法只有一个:用事实说话。当我请记者把镜头对准我书架上、由自己历经30多年不懈努力收集得来、并已装订成21册的《汪曾祺研究资料汇编》缓缓摇过时;当我打开书柜向来访者坦然展示我半个多世纪以来、已仔细装订成115卷的《勉耕斋集报》时,我认为,不需要再说什么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说实在的,我虽然对家乡文学现状感到某种焦急与不安,但我从未失望过,这就是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根本出发点。借此机会,我还想对家乡长期做着扶持、培育文学新人工作的朋友提点希望。一个优秀的编辑的能力不只表现在沙里淘金慧眼识珠,更表现在有不为世俗左右的敬业精神。我听说,有位编辑曾于酒后当面批评一位写诗的作者:“你写的诗能算诗吗?”正气凛然,令我闻之心动,希望他酒醒后也能这样坚持原则,那就更好了。 

  想对家乡文友说的话太多了,但这篇文章已经写得够长了。搁笔之时,蓦然想起台湾歌手李宗盛的歌:“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家乡文友们,努力啊! 

  2016/2/19夜于金陵勉耕斋(原载《江苏作家》2016年第2期)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