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明月》(儿童文学)

(2020-09-08 08:57) 5927488

                            

  一、基本信息

  书名:《梨园明月》

  作者:赵菱

  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7月出版

  定价:35.00

  二、图书特色

   《梨园明月》是优秀的现实主义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作品深挖中国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新时代下的乡村少年儿童生活。作品既书写了新时代乡村生活的面貌,呈现了崭新的时代精神,又关注着乡村少年儿童的真实生活,反映了他们的情感、思想与梦想,艺术地呈现中国孩子的童年面貌。

  作品涉及传统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上有着新的突破。同时也为时代发声,讲好中国故事,体现了青年作家对中国韵味、中国特色、少年中国梦的探索与实践。

  三、内容简介

  女孩月秋自幼喜欢豫剧,她梦想着能登上舞台,出演威风凛凛的穆桂英,变成英姿飒爽的花木兰。为了实现梦想,她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好友小海、金梦、美凤姐姐等,也相扶相伴。他们被月秋的追梦精神所感染,也没有放弃各自的梦想。一群有梦的青少年,他们的生命因梦想而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四、作者简介

  赵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入选江苏省首届“名师带徒”培养计划、紫金文化艺术优秀青年。自13岁起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发表作品数百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大水》《父亲变成星星的日子》《南飞的苜蓿》《如果星星开满树》《少年周小舟的月亮》《厨房帝国》等。曾获中国好书、桂冠童书、冰心儿童图书奖、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中国作协重点项目工程等。作品《少年周小舟的月亮》版权输出到马来西亚,《父亲变成星星的日子》版权输出到中国香港,《大水》版权输出到越南。

  2020年,绘本《爷爷的十四个游戏》入选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前版权已成功输出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比利时、新西兰、俄罗斯、尼泊尔、黎巴嫩、印度、土耳其、斯里兰卡等19个国家,分为14个语种,22种不同语言版本,影响力扩大至亚洲、北美、欧洲、非洲等多个地区。

让古老的戏曲之花永远盛开

——《梨园明月》后记

赵菱

  在我的家乡豫东平原上,豫剧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剧种。

  说起来也是一个奇迹: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两三岁的孩童,提起豫剧来,几乎人人都能眉飞色舞地唱上一段。豫剧多年来旺盛不衰的生命力让我觉得震撼,也深感自豪。

  我的祖父、母亲,都是豫剧迷,都能大段大段地演唱经典名段,母亲更是能一个人唱全场,每个角色的唱腔都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她曾数次遗憾地说,自己当年由于嗓音好,被选入剧团,倘若走上唱戏这条路,说不定能成角儿呢!

  不过,即使没能成角儿,唱戏仍然是母亲的一大爱好。儿时对戏曲的耳濡目染,也让我对豫剧的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包公戏、瓦岗戏、杨家将戏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曲目有《收姬昌》《凤仪亭》《下陈州》《对花枪》《穆桂英挂帅》等,这让我们从小就熟知戏中所讲的历史故事,谈起来如数家珍。《花木兰》更是人人皆知,个个会唱,自打我记事起,小伙伴们就曾多次快乐地齐声合唱《胡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印象非常深刻,花木兰那英姿飒爽的形象也让我们敬佩不已。

  记得在课文中学到《花木兰》一文时,很多同学都兴奋得唱起豫剧《花木兰》来:“开我的东阁门,坐我的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勤纺勤织我孝敬二爹娘。花将军又变成了花家的女郎……”连老师也微笑着,情不自禁地和我们一起唱起来。

  我们唱着,心中涌起激动的潮水,感觉花木兰是那么熟悉,仿佛就是我们的邻家姐姐一样——那是豫剧《花木兰》多年来在这片土地上潜移默化的缘故,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2006520日,豫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让我们更觉骄傲。

  河南卫视有一个有名的戏曲节目《梨园春》,已经播出二十多年了,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节目。每期都会有很多孩子参赛,从两三岁到十几岁,个个身怀绝技,他们的唱腔和表演令人大为赞叹。

  每当看到那些唱戏的孩子,我都会感叹,戏曲的生命力如此之强!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像落在泥土中的花籽一样,生机勃勃地抽枝长叶,开出繁茂、馨香的花朵来。

  小时候,我被一幕幕戏曲中的人物吸引,为他们的滑稽幽默而笑,为他们的凄婉遭遇落泪,但并不知那戏曲好在何处,只是懵懵懂懂地觉得:太感人了,太吸引人了!让人看了还想看,听了还想听,忍不住也想跟着唱起来。

  等我长大后,把我童年时喜欢过的戏曲,从头到尾再听一遍,细细品味,才真正体会到那些流传多年的戏曲的妙处。一部部戏听下来,我恍然意识到,原来艺术的本质都是一样的,这些戏曲之所以能传承百年,并且还会继续流传下去,是因为它们拥有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拥有一代代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我不止喜欢那精彩灵动的唱、念、做、打,对戏曲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活泼生动的人物形象、催人泪下的动人情感更是着迷。从戏词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文化和艺术的魅力,那深厚的民间文艺内涵,对我的创作也有很大启发,不时给我带来灵感和惊喜。

  《梨园明月》中的月秋,就是无数个热爱戏曲的孩子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我把自己对戏曲的热爱和珍惜,寄予在她身上。我想用我的笔,描绘出新时代的孩子对戏曲的热情和努力,把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让古老的戏曲之花,永远灿烂地盛开,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