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行动》

(2018-09-17 16:58) 5477738

  

  书名:蝮蛇行动

  作者:徐向林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8月第一版

  书号:ISBN 978—7—5074—3129—2

  定价:38元

  

  内容简介

  电信网络诈骗猖獗,王蛇诈骗集团惯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计,屡犯诈骗大案。刑警黄勇孤身卧底,不料被识破身份身受重伤。新警刘颂前仆后继,深度打入诈骗集团,几次历经生死之险,终将元凶擒入法网。

  骗中骗、局中局。五花八门的诡道、诈术轮番上演,诈骗集团外骗内斗,你方唱罢我登场;谜中谜,情中情。鲜人为知的蛇毒、空战逐一亮相,个中儿女情长,道尽人生百般滋味。

  

  引子:诡道 

  诡,诈也。语出司马光所撰《类篇》。

  古往今来,用兵之诡、权谋之诡,屡见不鲜。诡计多端、诡秘莫测等“诡”字打头的成语比比皆是。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代枭雄曹操,贴上了“诡计多端”的标签,可谓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诡”之集大成者。

  诡可窃国窃权,诡亦可骗财骗色。前者如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之战,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获后,凭着百依百顺、当牛做马的诡术,骗过了吴王夫差,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曾为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吴国反被越国所灭。后者则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滥芋充数”的始作俑者南郭先生,他摸准齐王喜欢听吹竽合奏的喜好,混进齐王宫中,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在齐王宫中混吃混喝,后来老齐王死了,新齐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心虚的南郭先生害怕会露馅,连夜逃出了皇宫。

  翻开中国历史,以类似于南郭先生行骗的“诡者”数不胜数,但就危害性而言,由于当时传播业的原始,其危害范围并不广,见得最多的,也就是不学无术之徒冒充大师,到皇宫王室、富贾大户人家骗吃骗喝,普通老百姓受害甚微。

  然而,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诈骗这个古老的“职业”,也成为一个“抗药性”不断增强、社会危害性极大的毒瘤。二十世纪之初,美国人查尔斯·庞兹利用传播业开始发达的机会,投放报纸广告,实施投资欺诈,约有四万人被卷入骗局,被骗金额高达一千五百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十五亿美元,不少人因被骗而跳楼自杀。

  “庞氏骗局”成为第一个以个人姓氏命名的骗局,与中国的俗语“空手套白狼”骗术有异曲同工之处。“庞氏骗局”是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行骗的发酵机,许多骗术都是从“庞氏骗局”衍生出来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英国人戴夫·罗斯一手炮制出“连环信”诈骗案,他将标题为“快速赚钱”的第一封格式化的连环信从邮局发出,信中要求收信人将一定数额的钱寄到信中列出的几个名字名下,然后将这封信复制寄到其他地址。信中许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用小投资赚大钱,在六十天内就能赚到四万英镑,结果数以万计者上当受骗。这种利用信件传播而行骗的手段,被推上世界十大经典诈骗案例之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这种“连环信”的诈骗术曾进入中国,上千万名中国人被卷入其中。

  随着电信及网络的普及,利用电信网络为传播渠道的诈骗手段开始滥觞。二零一三年,中网互赢公司负责人指使六十二名员工,利用“网络关键词”进行诈骗,以公司名义在签订、履行关键词网络服务合同的过程中,谎称中网互赢公司系工信部下属单位,虚构有他人抢注或有买家高价收购等事实,诱骗二百五十九名被害人在该公司完善关键词网络资源,购买付费业务,一年多时间,骗取钱款八千余万元,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涉案人数最多的合同诈骗案。

  二零一六年九月,山东发生了准大学徐玉玉的电信网络诈骗大案,徐玉玉因九千元学费被骗而悲愤绝望致死,紧随其后,数百例准大学生被电信网络金融诈骗掉学费的案例,频频见诸媒体。反电信网络诈骗也由此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个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危及范围最广、受害群众最多、骗取金额最大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被中央领导批示严惩!

  利剑斩毒瘤!一场声势浩大的反电信网络诈骗的专项行动也随即展开。专项行动不断传来捷报,一大批诈骗犯或被抓捕或慑于严打的态势而自首。

  但是,电信网络诈骗这个“毒瘤”的形成非一日之功,要想铲除也非一时之力。早在二零一二年,华东某市发生的“二二九”诈骗、枪击大案,应该算作早期反电信网络诈骗的一个真实案例。本部小说在还原案件真相的同时,希望从遏制诈骗犯罪、加强自我防范的角度,给人们带来警示和忠告。

  作者在此声明,本部小说取材于真实案件,但也仅是虚构的小说,请勿对号入座。

  

  作者简介

  徐向林,1973年,江苏东台人,供职于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兼职教授、盐城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盐城市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主攻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及小说创作,已发表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作品八百余万字,中短篇小说散见于《小说月报·原创版》《天津文学》《安徽文学》《雨花》《芒种》《当代小说》及《中篇小说选刊》等刊,已出版《白方礼,一个人的爱心长征》《春天的第七扇门》《欲望红颜》《追捕糯康:专案组独家揭密湄公河惨案》《从海平面到地平线》等作品九部,有作品签售出影视改编版权。作品曾获中国法制文学奖、中国工业文学奖、江苏大众文学奖、草明工业文学奖、盐城市政府文艺奖等四十余项。

  

现实英雄的接地书写

——评徐向林新作《蝮蛇行动》

  王玉琴

  2014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引领人们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重新明晰了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导向,“四个讴歌”(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提出,让文艺创作回归现实本源,一大批关注现实、讴歌英雄的文学作品井喷而出,徐向林新近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蝮蛇行动》,就是其中的一个剪影。

  梳理徐向林的文学创作之路,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徐向林发表了不少诗歌、散文、随笔等作品,虽题材广泛,但未形成体系,是文学青年徐向林的成长期;第二阶段是新世纪前十年,徐向林开始纪实文学创作,确立了较为明朗的创作方向和价值体系,文学青年有了实力作家的雏形;第三阶段则是近几年由纪实文学跨界小说创作的时期,徐向林推出了“职场女性”系列小说,“原乡人”系列小说、“谍战刑侦”系列小说等,这些小说无一例外地以现实生活为底色,以关注底层、讴歌英雄为基调,用沉潜生活的接地方式,挖掘生活的真谛,探究当代人的心灵世界。

  回到《蝮蛇行动》,这部反电信网络诈骗的纪实小说,取材于2012年“2×29”诈骗案例,紧抓电信网络诈骗的社会痛点,通过塑造卧底英雄刘颂这一形象,层层揭秘电信网络诈骗中的诡术、诡道。卧底英雄刘颂面对的反面角色非一个,而是一群,即“王蛇诈骗集团”,其中有老谋深算者、轻佻张扬者、妖冶放荡者、功夫了得者,这些反角加大了案件侦破的难度。读这部小说,既让读者为主人公的步步惊心而揪心,也让人探知了电信网络诈骗中的机关和套路,其中揭秘的伪基站、非法集资、套取资金、花样洗钱、围猎等诈骗方式和套路,都是电信网络诈骗中真实存在的现象。因此,这部小说与其说是刑侦小说,不如说是一部“防骗指南”。

  小说中,被塑造为卧底英雄的刘颂,并非是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他因想当英雄考了警校,进入公安系统后,最初的工作做社区民警,即使被选中做卧底,也脱不了嘻哈作风,然而,历经血与火的考验,他真正成熟起来,明白一个警察的初心并不是“英雄心”,更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心、使命感。沿着这条主线,徐向林勾勒出一个警察、一个平凡英雄的成长之路。

  “王蛇诈骗集团”中的几个反角,原本也是被诈骗的受害者,他们没有正面反抗,而是与施骗者“魏先生”同流合污,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表现,最终诈骗集团被捣毁,正义得以昭彰,一个故事的结束,却是引发一场思考的开始。

  徐向林在《蝮蛇行动》创作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小说创作的各种技巧元素,语言随人物命运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或幽默诙谐,或冷峻深沉,充满盎然之气。在小说情节的构思和诈骗案情推进上,或山重水复,或一波三折,如迷宫般充满福尔摩斯的味道。在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徐向林不给“英雄”“反角”随意贴标签,而是遵循人的复杂性与潜意识去书写,塑造了复杂、多变、善恶难辨的圆形人物形象,使人物充满鲜活的职场气和真实的社会性。《蝮蛇行动》,是一部现实版真实英雄的接地书写,一部值得品读、值得思考与回味的现实主义题材“防骗”袋装书。(作者系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创意写作班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