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泰昌:在文字中诗意地栖居

2013年05月24日 11时58分 

王建在越南

  记得1988年11月,全国数十家地方报纸联合组织发起了“名城赞”散文征文大赛,在各地推荐参评的数百篇佳作中,王建的《雄性的徐州》夺得了桂冠。我和著名作家陆文夫、著名散文家艾煊、散文研究家范培松等出任这次大赛的评委,参与了评选的全过程。事后,我们谈起几篇获奖作品,特别谈到《雄性的徐州》,认为这是一篇雄性十足,活力四射,力度深厚,文字洒脱的优秀散文之作。

  我再次注意到王建的作品,并不是散文,而是报告文学。2000年,江苏省作家协会启动首届“紫金山文学奖”评选,邀我参加评委会,具体负责散文、报告文学等体裁作品的评审。王建的长篇报告文学《主人》被评委一致看中,脱颖而出。后来听江苏作协的同志讲,《主人》又荣获了1993—2003年江苏报告文学奖。

  2008年秋天,江苏省举办第三届“紫金山文学奖”评选工作,邀我担任散文、报告文学奖的评委会主任。王建的散文集《走过最遥远的风景》又一次以其独特的视角、清新的文字、别致的哲思,跃入评委们的眼帘。经过激烈比拼,最终成为获奖的五部作品之一。评委会给它的点评是:“王建的《走过最遥远的风景》以独特的气质,对笔下的人、事和景进行诗化处理,使散文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我读王建作品较早,他用“村人”的笔名。但见到他却很晚。今年夏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才认识了王建,并开始对他的创作有了比较多的了解。

  原来,大学时代的王建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并有散文《亮出你自己》等被《青年文摘》转载,《雄性的徐州》获奖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至今,已在《散文选刊》、《青年文学》、《雨花》等报刊上发表散文作品百余万字,并出版了散文集《雄性的徐州》(华龄出版社)、《画说徐州》(中国档案出版社)、《激动的秋天》(中国青年出版社)、《走过最遥远的风景》(作家出版社)、《飞翔的目光》(中国青年出版社)等,在散文界颇为引人注目,《文艺报》、《文学报》、《当代作家评论》、《中华读书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等数十篇评论,对他的散文创作的评点和剖析视角多元,见仁见智。

  愤怒出诗人,冷静出散文。王建的散文在坚守以思考见长的散文传统的同时锐意寻求突破,他的文字之所以与众不同,源于他对现实社会与自然生态的理性观察和哲学考量。无论对山水、社会、人生、人性、文化、城市、乡村的透视或者聆听,还是对它们之间关系的体察和描摹,都饱藏一种细腻、淡定、倾注的情愫,用真我的笔触完成精神明亮、心灵纯良的散文抒写,充满了文字与心灵的双重张力。

  散文世界更要求赤裸裸地站着作家“这个人”,它不像小说等文体那样作者可以借助虚构有所“遮蔽”。王建的散文之所以篇幅精短,而又能让阅读者怦然心动、深长思之,恰恰是因为他着重并力求做到从个人的独特感受出发,去接通广大的人心世界。让灵魂接通感官的血脉,让理想介入生活,让作家作为精神健旺的个人在发言。王建的散文创作实践再一次表明:选择看似陌生的熟悉,选择看似熟悉的陌生,作为关照的客体;选择新鲜的感受和表达作为倾吐的载体,正是使“易写而难工”的散文成为好散文的必由之路。文字萌生于作家打量世界的视角,又被“这个人”的思索发酵和引领,所以它们是不可替代的,有着“这一个”鲜明个性的烙印。这种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和个性艺术表达,或者说是作家情感的私人化体验和个性化表达,正是王建散文卓荦不群的风骨所在、魅力所在。值得一提的是,王建散文中大量采用通感的表达手段,将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之间进行“零距离”对接,营造出非同寻常的审美情境的愉悦。他用一支飞舞的灵秀之笔穿透芜杂的表象,捕捉景致的内蕴,用一个个关键词的皴染来锃亮全篇,写出难得的文字个性和独特的生命体悟,为中国散文园地添了一抹优雅纯美的亮色。

  即将问世的《梦与地理》是王建的一部新作,《姓周的胡子》、《她的阴阳脸》、《想看风景的鱼》……还有二十四个节气的随心之笔,作者自称是一部“阶段性小结”之作,这让我欣慰的同时充满了期待。看得出来,他有了新的创作规划和打算,“用最佳的姿势释放自己!”在新世纪中国散文的天空,王建一定会有更真实更美好的释放!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起点再出发,他一定会有一个更高更远更好的到达。

  但愿,有更多的阅读者和王建一起,在一段又一段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字中,诗意地栖居……

   二OO九年九月于京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陈进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